8月13日,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宋凯一行走进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专题调研。在学院副院长窦忠伟、党委委员吴殿臣等人陪同下,宋凯深入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口腔系(潍坊牙科医院)等核心教学与临床场所,全面考察学院在中医药和口腔医学领域的产教融合成果。

调研组首站来到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诊疗区。在山东省中医五运六气研究基地,附属医院专家也是中医系教师现场展示了如何根据当年气候特点调整治疗方案,体现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正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典范”,宋凯表示。
随后,调研组走进由校企共建的酵师傅中医茶饮店。这个由中医系重点打造的“产教科综合体”项目,已开发出暖胃茶、安神饮、药食同源点心等系列产品,师生在药膳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店铺完成从配方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完整实践,实现了课堂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在潍坊牙科医院和口腔系实训楼,调研组考察了牙科医院诊疗室、种植牙手术室、数字化口腔扫描中心、义齿设计与制作工坊等场所。口腔系与潍坊牙科医院创新构建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产教科综合体模式,通过整合口腔系(教学主体)、牙科医院(临床实践)和口腔解剖生理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三大职能,实现医教协同、产教融合。该模式下,教师同时担任医师,临床案例直接转化为教学素材,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参与真实病例诊疗;临床问题导向科研攻关,校企联合开发AI口腔诊断系统等技术成果反哺教学。宋凯指出,这种模式形成了教学、临床、研发、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全国口腔医学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本。

调研期间,窦忠伟详细介绍了学院依托“三维三融”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该体系聚焦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三个维度,通过产教科融合、医学研融汇、训育创融通三大路径,构建起特色育人模式,并通过产教科综合体落地实施。窦忠伟指出,“我们持续深化三维三融体系和产教科共合体,中医系与附属医院实施一体化运行,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临床任务;口腔系与潍坊牙科医院共建,师生往西走是实训室,往东走是诊疗室。”

一行人最后到达中医系实训楼,吴殿臣重点介绍了中医专业的特色优势,强调学院以“五运六气”特色诊疗为突破口,构建了“三维三融双驱动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课堂、临床双向提升通道,通过标准引领、双师驱动、赛培强能、科教赋能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学生中医思维、临床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人文素质。实施“三段三递进式”师承培养和开展“宏运传承班”,第一学年通过古文诵读、拜师跟诊,注重中医思维培养,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第二学年通过跟师、实训锻炼、诊室模拟,提高真实诊疗环境下的操作技能;第三学年通过跟师、实习,逐渐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逐年增强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宋凯对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探索给予高度评价。他特别肯定了“三维三融”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科综合体对破解传统职教痛点的价值:“从课堂到临床的双向驱动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场景与产业场景的无缝衔接,这种‘潍护经验’非常值得推广。”结合有色金属行业转型经验,宋凯提出前瞻性建议:“期待学院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口腔医学等专业优势,探索与行业龙头企业在中医健康管理、口腔疾病预防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深化岐黄学堂职教出海,共同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此次调研为学院产教融合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中医特色诊疗桌前排起长队,暖胃茶飘香四溢,牙科医院无影灯下精准操作,口腔数字化实训室内设备高速运转,这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产教融合的日常图景,下一步,结合调研建议,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科综合体运作模式,铸牢潍护产教融合特色。(中医系牛坤汀)
